机器人区域产业发展各具优势,资源互补共助发展。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表现出集群现象,形成了6大集聚区。而各区域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基础、市场成熟度与人才环境等关键因素的差别,也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优势进行互补。
特色园区和骨干企业开始发挥出各自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走向集聚。眼下,各地围绕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主导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与特色小镇越来越多。通过强强联合推动产业发展走向集聚,已经成为我国出炉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此基础上,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未来趋势也日益显现。首先是应用场景逐渐向新兴领域延伸。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例,其领域已由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电池、环保设备、智能装备、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同时,各地机器人企业解决方案也由传统的汽车及3C设备制造逐步向新兴领域和行业加快延伸,大幅提升了产品生产质量与服务管理水平,加速“机器换人”进程。
其次是多元应用催生细分市场巨人企业出现。当前,在新兴领域下的细分市场逐渐涌现出了一批业务水平较高、贴合行业实际、应用方案成熟的中小型机器人企业。它们凭借专业化和精品化产品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产品线条与供应体系,迅速占领相当部分市场份额。
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双创建设加快。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更多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一些具备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已经开始与政府和海内外企业联合,推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趋势开始逐步显现。